中新社太原2月18日電 題:內地打車軟件“戰火”升級 民眾坐享“漁翁之樂”
18日正午時分,32歲的出租車司機王映忠拉著當日使用打車軟件的第8單乘客,從山西太原北中環解放路口到府西街,5公里的行程,乘客通過軟件支付給司機12元人民幣車費,但他實際僅消費0.01元。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近期每天在中國30多個城市上演,而打車軟件的“戰局”也再度升級。
18日,由騰訊公司投資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“嘀嘀打車”軟件和微信支付宣布,使用“嘀嘀打車”并且通過微信支付,每次能隨機獲得12至20元不等的補貼,以對抗另一家打著補貼“永遠比同行多1塊”口號的“快的打車”。
“快的打車”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手機應用,早在2012年10月底就在杭州悄然入市。2014年1月初,“嘀嘀打車”推出用戶補貼10元的活動,“快的打車”快速跟進;2月初,“嘀嘀打車”第二輪營銷補貼從每單10元降至5元,“快的打車”則宣布維持原有每單10元獎勵不變。2月17日晚,“快的軟件”公司宣布最低補貼升至11元。18日,“嘀嘀打車”補貼上調至12元。
記者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,這兩款軟件正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得到大批用戶的青睞。據“嘀嘀打車”山西地區負責人霍濤介紹,目前,太原地區下載軟件的乘客數量正在以每天5000至8000人的速度上升,使用該款軟件的司機也已占到60%以上,預計3個月內將實現太原地區全覆蓋。“太原現在已有60萬人次下載了‘嘀嘀打車’軟件,在線下方面公司也會在各個加氣站對司機進行推廣。”
在17日晚開展第三輪營銷活動中,“嘀嘀打車”重砸10億元,大有火拼之勢。目前,該軟件已覆蓋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南京、杭州、天津、太原等32個城市。
平日里開車上班的董磊近些天已改變出行方式,“上班的地方離家里不到3公里,用打車軟件只需支付很少的錢,實在太方便了。”他說。
開出租車7年的王映忠過年前安裝了打車軟件,在其營運的近一個月里,收入比以往要多出1000多元,如此坐收“漁翁之樂”令王映忠喜上眉梢。“這個軟件真的很方便,不用再左顧右盼地滿大街找客人,只需動動手指就能拉到客,收入還比平時多出不少。”王映中表示。
打車軟件如火如荼爭市場的同時,也留下了諸如未安裝打車軟件的乘客被司機以“已接單”為由而被拒載的問題。對此,霍濤表示,這不屬于拒載情況,乘客通過軟件叫到出租車,就理應乘坐,這是軟件給生活帶來的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