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菲亞特集團發布公告稱,已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(UAW)達成協議,將出價43.5億美元收購后者持有的克萊斯勒41.5%股份。這意味著菲亞特將持有克萊斯勒全部股權。
菲亞特完成對克萊斯勒的收購其實并不容易,從2009年菲-克聯盟成立,菲亞特持有克萊斯勒35%的股權,到持有克萊斯勒股份超過50%,控股克萊斯勒,再到今年年初完全收購克萊斯勒,歷時4年半之久。
業 內分析師張志勇認為,菲亞特逐步控制克萊斯勒,對其借克萊斯勒旗下Jeep品牌發力中國市場大有裨益。根據菲亞特和克萊斯勒集團CEO馬爾喬內的規 劃,2014年菲亞特集團在華的市場占有率要達到2%左右。而從目前菲亞特在華唯一的合資企業廣汽菲亞特的表現來看,要實現這一目標挑戰較大。而借助 Jeep品牌的國產,或將推進這一目標的實現。
湖南一位接近Jeep國產項目的政府人士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:“雖然目前Jeep國產細節依然未定,但是菲亞特100%收購克萊斯勒之后,解決了Jeep國產落地的一個重要掣肘因素,這將加速這一品牌首先在廣汽菲亞特長沙工廠國產。”
4年收購之路
在2014年的第一天,菲亞特集團的全球員工均受到了來自董事長約翰·艾爾肯和馬爾喬內的一封信,信中寫道,“菲亞特終將持有克萊斯勒集團100%股份,根據這份協議,我們將完成收購克萊斯勒在金融和技術等層面的工作。”
同時,菲亞特集團發給媒體的一封聲明中也表示,經過4年半的談判,菲亞特終于完成了對克萊斯勒的收購。
據了解,早在2009年4月底克萊斯勒宣布破產保護之時,菲亞特就已經成為克萊斯勒的股東,持股35%;同時,菲亞特-克萊斯勒聯盟正式成立。
彼時,菲亞特意圖控股克萊斯勒的野心已經顯露。2009年7月,歐盟委員會終于“放行”,稱菲亞特收購克萊斯勒后不會對歐盟汽車市場競爭構成威脅,因此予以批準。
在 歐盟的障礙破除之后,2011年4月,菲亞特發布消息稱,以約13億美元再收購克萊斯勒16%的股權,持股比例將增至46%;兩個月之后,菲亞特又出價5 億美元,收購美國政府持有的克萊斯勒集團6%股份。通過數次股權收購,菲亞特對克萊斯勒的持股比例達到52%,得以控股克萊斯勒。
然而,馬爾喬內對于克萊斯勒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控股,2012年初他曾公開表示,菲亞特集團的目標是100%控股克萊斯勒。2012年初,菲亞特對克萊斯勒的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加至58.5%。
天有不測風云,2012年9月,克萊斯勒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申請,“如果這一申請通過,則意味著馬爾喬內的夢想將最終破滅,或者菲亞特將出更高的價格收購克萊斯勒剩余股份。”業內分析師鐘師表示。
最終,馬爾喬內化險為夷,成功購得克萊斯勒剩余的41.5%股份。對此,菲亞特亞太區以及克萊斯勒(中國)均未發表評論。
加快中國布局
在業內人士看來,菲亞特集團排除諸多障礙,歷時4年半完成對克萊斯勒集團的收購的同時,也在推動集團在中國的發展。
據了解,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打擊下,歐洲汽車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,受此影響,菲亞特在其大本營歐洲市場的銷量也持續滑坡。數據顯示,2013年1~9月,菲亞特在歐洲市場共銷售57.27萬輛新車,較2012年同期的62.41萬輛下滑8.2%。
據國外媒體報道稱,自2011年之后,菲亞特歐洲業務持續虧損,只能依靠在南美和北美的業務來確保集團盈利。然而,2013年菲亞特在巴西的新車銷量下滑明顯,而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汽車市場。
在新興市場上,2009年菲亞特集團就與廣汽集團簽署協議,計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,開始再次布局中國市場。2013年,菲亞特、克萊斯勒、廣汽集團正式簽署吉普國產協議。
隨著菲亞特集團在華投入的增加,菲亞特-克萊斯勒在華銷量也在快速提升。2013年前11個月,菲亞特-克萊斯勒全球累計銷量404.61萬輛,同比提升 3.5%;其中中國銷量為11.26萬輛,較2012年同期的4.94萬輛增長128.2%,市場份額從0.4%提升至0.8%。
然而,在菲亞特在華快速增長的背后,廣汽菲亞特合資公司的銷量貢獻有限。數據顯示,2013年前11個月,該公司共銷售4.1萬輛,占菲亞特-克萊斯勒集團在華銷量的36%。
根據馬爾喬內的規劃,2014年菲亞特在中國乘用車的市場份額目標是2%。要實現這一目標,菲亞特2014年在華的銷量目標不能少于37萬輛。而廣汽菲亞特執行副總經理王景秋曾表示,今年廣汽菲亞特的最大產能也僅為21萬輛。
因此,菲亞特在華目標的實現,克萊斯勒是不可或缺的力量。借助SUV熱銷東風,2013年Jeep品牌進口量上升明顯,個別單月進口量已經破萬,并躍居進口車進口量前三名。
“在菲亞特收購克萊斯勒之后,必將加大力度推動JEEP在華的加速發展,進而提升菲亞特集團在華的市場占有率。”張志勇表示,“未來Jeep國產落地之后,克萊斯勒對于菲亞特在華發展的作用將更加突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