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menu id="iiwsk"><code id="iiwsk"></code></menu>
  • <tt id="iiwsk"><strong id="iiwsk"></strong></tt>
  • <optgroup id="iiwsk"></optgroup>
  • <dd id="iiwsk"></dd>
    首頁 > 行業喜訊 > 正文

    喜相逢以租代購:車聯網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誰能成“救星”?

    發表于 2016-05-07 10:33 閱讀:1948

    在以往的拉斯維加斯 CES消費電子展上,主角通常是蘋果、三星和聯想等IT企業。今年,CES卻成了汽車大佬們的舞臺&mdash;&mdash;全球前十大汽車品牌九家到場,讓人不禁懷疑一周后開幕的北美車展提前上演。而這一切的源頭,都是車聯網。

    CES展被車企&ldquo;逆襲&rdquo;

      &ldquo;奧迪面向未來的互聯駕駛,以及讓汽車成為最大社交移動終端的努力,均在闡釋奧迪的前瞻理念&mdash;&mdash;我們不只重新定義汽車,更在重新定義交通。&rdquo;1月7日,奧迪管理董事會主席魯伯特&middot;施泰德在CES上發表主題演講,向業界分享了奧迪在遠程遙控駕駛(piloted driving)、未來機動性概念(mobility concept),以及其它基于車聯網技術的創新。施泰德宣布,奧迪將與 Google 合作開發車載操作系統,公司還計劃為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款A3轎車內置4G網絡服務。與此同時,奧迪還發布了可承受最高達80攝氏度溫度并具備防撞功能的Audi Smart Display 10.2英寸車載安卓平板。

      沃爾沃推出了基于愛立信云端服務的Sensus Connect系統,并發布了升級版的車載信息娛樂及導航解決方案。該系統如同給汽車裝上了大腦,不僅可以遠程操控、執行語音指令,更能隨時在線分享位置信息,甚至自行尋找停車場并支付車費。

      此外,奔馳與Pebble合作推出了兼容安卓和蘋果兩大操作系統的智能手表;寶馬展示了即將投入應用的全新互聯駕駛科技;通用與AT&T合作,在安吉星應用平臺上提供車載4G連接;福特展示了搭載新一代車載娛樂通訊系統的全新福特野馬;起亞則展出了手勢識別車載娛樂系統&hellip;&hellip;

      電信巨頭高通也不甘示弱,發布了專門面向車聯網的汽車級信息娛樂芯片組&mdash;&mdash;驍龍602A應用處理器;愛立信宣布與美國運營商AT&T達成新合作協議,后者將為愛立信&ldquo;車聯云&rdquo;提供無線連接;谷歌則與奧迪、通用、本田、現代等車企成立了OAA開放汽車聯盟&hellip;&hellip;

      &ldquo;春節后,東風將召開一次專題會議,研究車聯網對汽車產業的影響。&rdquo;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日前對記者表示,作為一項有可能顛覆汽車行業的前瞻性技術應用,由車聯網、智能駕駛催生的智能交通系統,與新能源技術疊加,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有可能超出人們的想象。東風汽車認為,能否前瞻性地抓住這一技術革命的機遇,像中國信息通信技術一樣實現跨越式發展,關乎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。

      毫無疑問,車聯網將成為2014年移動互聯網的一大熱點。那么,傳統汽車廠商和硅谷IT科技公司,誰會成為車聯網的引領者?面對長期阻礙車聯網發展的文化、技術和安全障礙,誰又能成為車聯網的&ldquo;救星&rdquo;呢?

      為何叫好不叫座

      2008年立項、2010年正式上市搭載在榮威350轎車上的上汽inkaNet,絕對可以稱作中國車聯網的鼻祖,榮威350也成為全球第一臺基于3G網絡的互聯網轎車。然而,就是這款演進了四代、經過一次硬件重大升級、業界公認最先進的車聯網系統,目前只有近11萬車主。

      不過,在業內人士看來,能取得這樣的業績已實屬不易。畢竟,作為一家年輕的自主品牌車企,上汽2013年的年銷量才23萬輛;搭載inkaNet的主力車型榮威350,累計銷量還不足30萬輛。統計顯示,inkaNet目前的裝機率為60%左右,而四年來的總體裝機率約為40%。對于一款售價10萬元左右的緊湊型轎車而言,能有一半左右的消費者情愿花費近7000元選擇車聯網硬件設備,其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排名更是由92名逐年遞增至2013年的第28名、A級車市場前十名,這足以證明inkaNet的成功。

      但是,inkaNet的&ldquo;光環&rdquo;背后,依然掩飾不了車聯網的尷尬。上海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CEO應宜倫告訴記者,中國有數千家從事車聯網的企業,商用的只有不到五家,盈利的更是寥寥無幾;國內每年上市約200款新車型,但至今沒有一家上百萬的車聯網服務商,離互聯網以億計算的單位更是無法比擬。

      另一個困擾車聯網發展的問題是續費率。目前,國內提供車聯網服務的車廠,均對客戶提供首年(或者兩年)免費服務。即便如此,一項調查顯示,在售出的擁有聯網功能的新車中,激活率不足三成,車聯網服務的續費率則更是慘不忍睹:目前業內公認續費率最高的車聯網產品inkaNet和安吉星,也只有30%左右。

      車聯網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何在?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界資深人士認為,關鍵是在把握消費者需求和引領行業發展趨勢上出了偏差。他解釋說,首先,復雜的駕車環境以及消費者的使用體驗,決定了在自動駕駛未實現的第一階段,車聯網并不需要智能手機那樣豐富的應用,而是要將音樂、導航、安防等十多個同行車有關的應用做深、做細、做透、做極致,做得超乎用戶想象。但目前大多數產品的社交網絡、炒股、互聯網瀏覽等功能,在車載環境下華而不實,而導航、音樂等核心功能用起來又很不方便,用戶體驗很差。

      其次,縱觀目前的車載智能系統所提供的服務,傳統的導航、廣播、新聞、娛樂等功能已遠遠滿足不了用戶的需要。在駕車這一必須將安全性置于首位的特殊使用環境下,如何創造性地開發出引領產業與消費潮流的新應用,是擺在整車廠、方案提供商、產品生產商、軟件供應商、電信運營商等車聯網產業鏈面前的難題。

      必須打破車企傳統利益格局

      &ldquo;名為車聯網,實際上只是車內網,頂多只能是同品牌車型之間的局域網&hellip;&hellip;&rdquo;

      一位車聯網用戶的抱怨,道出了車聯網面臨的最大困境。雖然,汽車作為最大移動終端、車聯網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級服務的判斷沒有錯,但是,無論跨國公司,還是國內自主車企,目前提供的車聯網服務還是以品牌為邊界、封閉在各自體系內的局域網。

      而以&ldquo;免費&rdquo;&ldquo;互動&rdquo;&ldquo;社交&rdquo;等為特點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級服務,沒有5000萬甚至上億的用戶規模,根本無法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。以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為例,2013年實現整車銷售500萬輛,就算旗下合資公司上海通用、上海大眾能摒棄成見,與自主品牌一起在車聯網系統上實現共享,要在短時間內達到上億的用戶規模,也是天方夜譚。

      那么,年銷售1000萬輛的豐田、900多萬輛的大眾和通用,能夠憑借一己之力,搭建起真正的車聯網系統嗎?答案同樣是否定的。豐田汽車社長內山田曾坦言,&ldquo;只有開放,才能讓目前封閉的、單向的車聯網系統,融入一個體系,進而實現無障礙的信息分享,智能交通、自動駕駛等才能成為現實。&rdquo;但是怎樣的開放才能打破傳統車企之間的利益格局呢?

      2008年,寶馬聯合另外兩家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提出了NGTP(下一代互聯駕駛架構),旨在通過一套開放的技術標準協議,搭建一個汽車廠商都能夠認可的統一的交互平臺。雖然,這個&ldquo;空中握手協議&rdquo;很具開創性,但是明顯帶有汽車廠商背景的倡議,最終無法讓競爭對手們放心打開技術壁壘。

      &ldquo;也許,真正的車聯網&lsquo;救星&rsquo;來自汽車行業之外。&rdquo; 車云網CEO程李認為,雖說車企已經意識到車聯網的戰略重要性,也擁有車聯網發展的天時、地利,但是用嶄新的互聯網思維,替代汽車產業&ldquo;占地盤&rdquo;式的發展思路,最終沖破車企傳統利益格局,絕非易事。今年CES展上,奧迪、通用、本田、現代等車企與谷歌結成OAA開放汽車聯盟,這也許是未來車聯網發展的趨勢。

      據悉,國內另一家大型車企已將車聯網作為集團的戰略重點。在一次企業內部車聯網戰略專題討論會上,該企業老總明確指出,車聯網不是某個企業的車聯網,絕對不能用車企傳統的方法到車聯網領域&ldquo;畫地為牢&rdquo;,而是必須集成、調動所有的社會資源,以互聯網思維發展車聯網。正如一位車聯網元老級人士所說的那樣,誰能第一個將小米的營銷、蘋果一致化的極致用戶體驗與品位、安卓開放的生態系統三者合一,誰就有可能成為車聯網商業模式締造者。讓我們拭目以待吧。

    Copyright 2008-2022 版權所有 喜相逢融資租賃集團有限公司 閩ICP備14017717號-1 閩公網安備 35011102350422號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湖塘路 福州軟件園晉安分園 3#

    好看视频